深惠产业协同创新上演双城记南方新闻
2023/3/3 来源:不详“我们公司年就落户惠州仲恺,今年计划在惠州再投资扩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亿元。”近日,创维集团创始人、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宏生在深圳的一场交流会上透露了这一消息。
事实上,和创维集团有类似举措的企业,在深惠两地还有很多。年以来,惠州有宗签约项目来自深圳。因地理上相邻、产业互补性强,加上土地开发强度较为悬殊,近年来,“深圳研发、惠州制造,深圳总部、惠州基地”的故事在两地频频上演。
当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为大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构建包括深莞惠等城市在内的深圳都市圈。在这些背景下,深圳互动“双城记”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带来了哪些新思考?
趋势1
产业互动:“深圳研发、惠州制造”日趋普遍
在黄宏生看来,惠州与深圳唇齿相依,是深圳企业辽阔的大后方。在这里,他的公司每年生产万台智能终端。如今,随着5G等技术的发展,他想进一步拓展包括5G+8K在内的显示产业链,今后有望形成年产亿元的产能规模。从用地、人工、产业配套等方面考虑,无疑,惠州成为合适的投资地。
此刻,身处深圳的黄宏生兴致勃勃地描绘着惠州产业园数年后的生产场景和规模。约公里外,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另一家来自深圳的企业已经投入生产了,这是深圳市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设在惠州的子公司。深圳杰普特于年在科创板上市,当时募资所投的6个项目全部由惠州子公司建设,投资额达6.83亿元,包括相关生产和研发项目。
这一项目生产各类激光器和智能装备,达产后年产值约为14亿元。目前,一期已有三条产品线正在生产,二期正在马不停蹄建设中。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主任邓东升介绍,陈江从深圳引进了多个优质项目,包括杰普特等在内的多个项目都陆续进入了投产阶段,接下来会看到明显的产能爬升。
而在博罗县,正威惠州高端铜加工项目今年3月底也已投产,同时启动了二期项目的建设。如果进展顺利,今后这里将建成世界单体最大铜杆制造基地、世界单体最大铁路导线基地。这同样是总部位于深圳的高科技企业投资的项目,投资额预计有亿元。
此前,正威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文银表示,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紧邻广州、深圳和东莞,正在加速与深圳的人才、科技、资本的融通发展。因此,很多深圳企业看到了这一趋势,纷纷落子惠州做长远布局。
正是在这种产业互动过程中,10亿、亿乃至0亿级的大产业陆续培育出来。比如,位于惠州的旭硝子显示玻璃生产的约90%玻璃基板原板要先运到TCL深圳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完成研磨、阵列等工序,然后再回到惠州,给惠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做进一步加工,随后出货给整机厂完成后面的电视整机工艺。在这种典型的产业共建体系推动下,深惠两地正在共同打造一个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高地,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逾0亿元产值。
比亚迪、德赛、伯恩光学、赢合科技、欣旺达、光弘科技……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深惠两地做着不同的布局分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进一步加强了产业互动,从而将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据统计,仅年以来,惠州就有宗签约项目来自深圳,投资总额达亿元。
趋势2
创新培育:更多研发力量转向惠州
在这些深圳企业里面,除了一部分是看中惠州在用地方面的便利,还有一部分看中的是它的市场,因为庞大的制造业可以为相关技术带来广阔的应用场景。
深圳东方龙大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涛介绍,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扎实,可以为公司的5G加城市大脑数据业务提供大量应用场景,这对于新业务拓展市场非常重要。深圳市元码数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杏娟也认为,惠州作为临深制造业城市,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较高,可以为数字经济提供市场依托。
提供土地进行产业化,提供市场扩大产品应用,惠州的这种优势为深圳企业家群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