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52票房扑街,徐静蕾白百何的绑
2022/11/1 来源:不详白癜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0526/4394583.html
徐静蕾导演最近被怼了,怼她的,正是她新片《绑架者》的观众。怼她的方式,是用票房和口碑投票。
用数据说话:清明档国产片三强里,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5.2,而另外两部《嫌疑人X的献身》和《非凡任务》的评分,是6.6和6.7。
票房也不灵,三日累积票房:万,另外两部:1.59亿和万。
看来,不论是作为才女的徐静蕾,还是中国首位票房过亿女导演的徐静蕾,这一票,肯定是玩砸了。
而且,这还是徐静蕾第一部跨越爱情题材的犯罪类型电影。这也就意味着,徐静蕾刚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就遭到了当头一棒。
究其原因,非常简单:此片实在不!及!格!
而徐静蕾对这部电影的执导,两个字就可以形容:失控。
一个失控的导演,拍出了一部从剧情、节奏、动作,到台语、普通话混到一起,语言也完全失控的电影。似乎整部电影唯一能看的,只剩下徐静蕾男友黄立行美好的肉体。
这部电影当然足以证明,徐静蕾是爱黄立行的,可问题是:作为一个商业片导演,她真的懂爱观众吗?
更重要的问题是,观众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还会继续爱导演徐静蕾吗?
借电影秀恩爱的情侣档很多,但秀成这样的也真是少见
徐静蕾到底拍了部怎样的电影呢?其实就是一个《七天》+《谍影重重》的故事,两个故事相加,就是《绑架者》。
其实故事是老梗根本不是问题,反正如今的商业片想写出独一无二的情节已经不太可能了,问题是,这部电影,再一次刷新了国产商业大片秀恩爱的新高度,却丢掉了许多商业片基本的东西。
整部电影,观众都想听到徐静蕾的心理活动:我老公是不是很帅?我老公狠帅是不是?
一开场,白百何把女儿丢了,黄立行把记忆丢了。为了大家都能把东西找回来,这两个人肯定是要联手了。
既然都和女主联手了,黄立行又这么帅,那他肯定不会是真正的犯人。绑架女主女儿的,一定另有其人。
当然,故事点还是挺多的,从诱拐儿童到器官黑市,都能看出编剧徐静蕾还是很关心时事的,对呀,编剧也是徐静蕾。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甚至于白百何寻女也不是重点,因为观众既看不到她和女儿的深情,也看不到《七天》里如同时钟滴答一般的寻女紧迫感。就好像整个白百何的故事,只不过是为了带出失忆男友黄立行的故事线。
整部电影其实围绕着黄立行的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去向何方?
当然,要表现出如何深邃的哲学命题,办法只有一个:秀!身!材!
不管是脑部受重击之后被追逐、被暗杀、跑酷、打斗,总之,就是要尽情展现黄立行有多棒。
那么电影的紧张感呢?观众根本就不可能会紧张。因为那些黑帮和警察根本不是如此身手和身材一样这么好的黄立行的对手,世界是被他玩转的,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至于被绑架的女儿,生命力顽强地不可思议,坏人被团灭了她都没事,所以也是不用担心的。
果然,到了最后,黄立行很帅地从嫌疑犯变成了警察!神一样的反转有木有!
可这还是不是最神奇的,更神奇的是警察明道顺理成章变成真凶了,然后他犯罪的原因就更加神奇了,是为了肾!
所以,肾不好,怪明道喏!
然后,电影就完了。
如果看到这,你还一厢情愿地想起《谍影重重》这些布局精妙的电影,那我只能说,徐静蕾误解了《谍影重重》,而你误解了徐静蕾。
黄立行跑步打人洗澡太帅了,白百何的枪太容易被抢了,明道的咆哮体演出太强了,不过最厉害的还是台湾黑老大梁天
因为从电影的种种迹象看,徐静蕾就是在借电影秀恩爱呀好不好。
整部电影,角色相对扎实的,黄立行;最能打的,黄立行;最帅的,还是黄立行。
从设定上看,就是一个低配版的杰森伯恩,射击、格斗、潜水、跑酷,样样精通,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帅。
洗澡的时候,观众想舔屏。
打人的时候,观众想舔屏。
就算是被人打,观众还是想舔屏。
随便休息一下,也要半裸上身休息,好让观众继续舔屏。
反正整部电影,就是一场黄立行的个人写真秀。
从角色上看,至少他这部分的剧情,是相对完整的,所以整个角色也相对比较立体,观众也不会太出戏。
但是白百何的角色,问题就比较大了。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复制粘贴出来的角色,也是一个样板化的角色,你可以从过去很多同类电影中,搜索出这个角色的影子。
然后白百何的演出,也是一个大写的一言难尽。
这就好像是一场3分和7分混合的演出。在几场关键情感戏上,白百何的表演是合格的,尤其是思念女儿的戏份,那种手足无措的心理状态,被完整地演出来了。
动作戏虽然有点摆造型,但也能过关。
最糟糕的,是她的霸道女警戏,那种努力凹出来的狠劲,是无论如何骗不了观众的,表演最怕的,就是装。
不过这一切和明道比起来,就都不算什么了。
许多人都不明白徐静蕾为什么找明道来演男二号,可是看完电影大家应该都明白了。
明道就是来负责搞笑的。
那种咆哮式的演出,分分钟震到观众灵魂出窍,就好像看到一个台湾偶像剧男主穿越到了这部电影里,然后全世界都在演一部犯罪片,但是他还是在演偶像剧。
当然全片最好笑的梗还不是明道奉献的,而是当一个镜头缓缓推向黑老大,伴着“你造吗”的正宗台湾腔出现的,是眯缝着小眼儿的正宗北京爷们儿梁天老师。
总之呢,整部电影的表演就是一通乱炖的感觉,有来拍写真的,有演偶像剧的,有硬演彪悍女警不怎么成功的,还有台湾腔北京黑老大或是来自北京的台湾黑老大,大家各演各的。
配音呢,也很神奇,只有一两句台词的被专门配了音,有演全片的依旧是一口台湾腔。
如此南腔北调的演出,锅肯定不能只是演员背了,因为掌控全片表演的,本来应该是导演,问题是,导演的掌控,完全失控了。
徐静蕾导演,请学会尊重商业片
当然,徐静蕾的执导,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之前观众最担心的,徐静蕾对动作戏的把控,反倒是全片相对最好的部分。
尤其是影片的上半段,动作利落、剪辑干净,开场的跑酷段落,甚至可以说拍地相当不错。问题是影片的其它部分,几乎全都被拍成了一团麻。
徐静蕾怎么了?一个最简单粗暴的判断,就是徐静蕾不行了。
这几年她的电影,口碑也的确是一部不如一部。
但,没有一个导演会真的一夜之间跌倒谷底。
徐静蕾真正的问题是:不会拍商业片。
回看徐静蕾的执导履历,口碑最好的是文艺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和爸爸》。
至于后期票房大获成功的《杜拉拉升职记》、《亲密敌人》,其实从商业片的标准看,只能算勉强及格。
到了《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徐静蕾拍商业片的毛病其实已经很明显了,但是由于影片使用了吴亦凡这样的鲜肉,票房依旧不错,所以她不会拍商业片的问题依然没有被暴露出来,但是到了她更不熟悉,也更加考验商业片硬功夫的犯罪片《绑架者》——就再也藏不住了。
徐静蕾拍出的商业片,就是一座危楼。
表面看,观众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要动作场面?有!
要美好肉体?有!
要爆点?有!
要感情戏?也有!
正是在这种简单粗暴的商业片理念下,《绑架者》被盖成了一部貌似应有尽有、实则跑冒漏透的标准房。
房子里杂糅着警匪,动作,爱情,乃至赏色的元素。但那些时刻出现的bug却提醒观众,这房是要塌!
到了那个令观众看傻的神反转结局,房子终于轰隆一声,土崩瓦解。
这部电影的缺陷,不仅体现在缺少一个有始有终、能说服观众的合格故事,更在于对明星表演的失控。
每个人,都在演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却根本没被捏合到一部电影中去。这些都足以证明,整部电影的内虚。
徐静蕾作为本片导演唯一值得点赞的地方是:没有说谎。
早就听说,她在宣传期数次表示大家要对本片放低期待,这证明,她自己也明白,电影有问题。
实际上,徐静蕾原本的身份,是制片人。但导演一直没到位,只好自己赶鸭子上架,最后,她的身份既是监制、总制片人和导演,还是编剧。
这就像是盖房子的时候,一个人既是开放商,又是监工,同时还是建筑师和施工人员,这样的房子,能盖得好吗?
坦白说,看完《绑架者》,甚至有点“同情”徐静蕾。
这是一个曾经闪闪发光的新商业片导演,但即使是她票房最巅峰的时候,她也没有真正掌握商业片的核心竞争力。
票房的红,多半是时势造就。拍熟悉的题材,用最红的明星,正好对上市场的口味。看上去,一切都仿佛没有问题。
但当观众渐渐成熟,而导演徐静蕾又走出了自己的导演舒适区,去硬拍一部自己hold不住又硬要hold的电影时,当初危房里所有的危险点,瞬间暴露无遗。
一个吊诡的事实是——明明用脚趾头也能猜到徐静蕾一个人拍犯罪片有风险,这样的项目,依然被做成了。
因为,市场太火了。然而真正具有商业片能力的电影人才,无论是导演、制片人、编剧,还是太少。
看看那些比徐静蕾拍《绑架者》更不靠谱的项目,还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知道,这件事,真没什么好奇怪的。
然而,真正优秀的商业片电影,不是排列组合、拼拼凑凑的商业元素堆叠。
即使是一部只为卖钱而生的商业片,也需要创作者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的电影,赋予角色清晰的行为逻辑,讲出一个能说服观众的故事。
它必须是导演跟观众的较劲,创作者对底线的遵循。
观众果真那么好糊弄吗?
不见得!每一部商业片,都是创作者与观众的战场,你的每一记虚招,观众看在眼里。
因此,对战场上的另一方,需要的不是轻视和敷衍,而是仰视和尊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可惜的是,这一次的徐静蕾,既不够了解自己,更不够了解变化中的中国电影市场,和被烂片逼地快速成长起来的观众。
说到底,商业片导演,更要懂得尊重商业片。因为尊重商业片,就是尊重你的观众。
拍电影,是创造一个世界。拍商业片,是盖一栋房子。
没人能要求盖出的每栋房子都能天才横溢不同凡响,但最起码,要对得起住进房子里的人。
而一栋好的房子,是用钱、用明星,砸不出来的。
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