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皮书出版史上的一个罕见现象,其作用
2023/7/13 来源:不详“灰皮书”是我国出版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在世界出版史上亦属罕见。
20世纪60年代为“反修斗争”,根据中央的要求,我国编译出版了一批“修正主义、机会主义资料”,被称为“灰皮书”。这批书当时是“反修斗争”的重要参考资料。
为批判修正主义,中央成立了“灰皮书”的编辑机构
《“灰皮书”:回忆与研究》(以下简称《“灰皮书”》)一书涉及的主要是由中央编译局负责的这部分“灰皮书”的编译出版工作。
编译局国际室成立后,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一批青年编译工作者从事的就是这份工作,他们一方面不断完成中央交下来的“临时任务”,如为领导或写作班子查找马克思或者列宁的某一句话,为某一国际组织核查某一历史事实;
另一方面系统编译“修正主义者、机会主义者”的著作。他们先开列出一份“修正主义者、机会主义者”名单,然后同人民出版社合作,按照名单到京沪宁各家图书馆寻找这些人的著作,编出《修正主义者、机会主义者著作目录》,根据重要性向人民出版社推荐翻译这些人的代表作,同时自己也编译这些人的言论,如《伯恩施坦言论》、《布哈林言论》等,并翻译这些人的著作,如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
当年从事“灰皮书”编译工作的不仅仅是编译局和人民出版社,还有一些其他单位的同志。例如中联部就编译了《托派第四国际资料》,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编号发行。
《哲学研究》编辑部组织翻译了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赫鲁晓夫言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勃列日涅夫言论》,都是作为“灰皮书”内部发行的。
此外,还有从“灰皮书”延伸出去的“黄皮书”,以文艺作品为主,也是内部出版发行的。不过“灰皮书”的核心部分,是编译局和人民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的“修正主义、机会主义”著作和言论,这是“灰皮书”的源头。
“灰皮书”打开了一扇通向另一个世界的窗口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灰皮书”的编译不仅仅服务于“反修斗争”,它还给我国读者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打开了一扇通向另一个世界的窗口,为深入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食粮。
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灰皮书”流入社会,成为有关研究人员的重要资料和某些青年人的启蒙读物,最后被纳入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影响是始料不及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得益的是这些直接参加编译的人员,因为他们直接接触到这些资料,所以有可能对看到的东西进行思考、研究。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革”,也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在这种形势下,这些老同志多年来积累在心中的疑问被提出来,开始寻求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答案。
多年编译“灰皮书”所获得的知识,研究“灰皮书”所得出的众多新观点,开始发挥作用。正是这些同志在“文革”结束后投身于拨乱反正的工作,才能够迅速对一些被歪曲的历史、对历来被看作“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的东西进行反思,并依据确凿的材料作出新的评价。
近年来,“灰皮书”引起社会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