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域中心价值再发现
2022/10/20 来源:不详4月28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官方网站公布其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在年工作计划的“加快打造开放发展新格局”一节中提到,将“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
具体来说,深圳将充分借鉴三大世界级湾区发展经验,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合理确定都市圈发展重大任务举措,助力河源、汕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这意味着,深圳都市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深莞惠”地区,而是进一步将河源、汕尾纳入“势力范围”,这5城GDP占广东全省的40%左右,比肩世界一流都市圈的深圳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从“深莞惠经济圈”到“深莞惠都市圈”再到如今的“深圳都市圈”,名称的变换也带来内涵的变化,“经济圈”往往局限于产业层面的融合,而“都市圈”是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等全方位的融合。
名称变化的背后,总是绕不过一个重要的城区——龙岗。龙岗地处深圳都市圈的地理几何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腹地,是深圳市唯一一个与东莞惠州两市接壤的区,是深圳东进战略的主战场和核心区,也是深圳辐射粤东粤北的关键节点。
“深圳都市圈”的东风给龙岗吹来了新机遇和新动能。龙岗的城区价值将被重新构建,其在深圳都市圈中的中心城区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凸显。
●南方日报记者崔璨
策划陈鸿
地理中心
凸显中心城区地位,诞生全新资源枢纽
从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到深圳东进战略、深圳东部中心,从深莞惠试验区再到未来的深圳都市圈,产业大区龙岗和周边莞惠地区的经济联系正日益紧密。
一方面,一些莞惠企业在龙岗中心城购置物业,设立办事机构;另一方面,龙岗的企业因为受到产业发展空间的限制,将生产基地迁至惠州,如横岗的知名企业伯恩光学,在惠州邻近深圳坑梓的区域购置土地,建设新厂区。
业内人士指出,龙岗作为深圳东进战略的主战场和核心区,是深圳打造深莞惠“3+2”经济圈的战略前沿,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战略腹地,应该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把握多个历史机遇,高水平建设深圳东部中心,力争在深圳都市圈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大成就。
年,深莞惠经济圈(3+2)党政主要领导第十一次联席会议在河源市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五市近期共同推进的46项重点合作事项,主要涉及机制共建、交通运输、生态环保、产业合作、民生事业等五个领域,包括提议五市规划建设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共建旅游联合宣传推介长效机制、交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开展深莞惠经济圈(3+2)区域路网衔接规划,深莞惠三市共同深化跨界河流污染治理等重点事项。
据介绍,为进一步促进深莞惠三地协同发展,助推珠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在深莞惠经济圈(3+2)合作机制上,相关各方将参照深汕特别合作区有关做法,推动在东莞、惠州邻近深圳地区划出一定区域,规划建设跨行政边界的功能协调、产业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存量归当地所有,增量部分由三地政府在协商基础上按比例分成,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有专家指出,“尽管深圳行政管理范围只有平方公里,但是在观念、规划、产城融合等方面应该超越平方公里的概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番“深圳都市圈规划”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深圳的变相“扩容”,让深圳的实际发展空间和有效居住半径得到了提升和延展。
而在深圳“扩容”的进程中,龙岗将逐步从深圳的东北部城区变为深圳都市圈中心城区,其城区地位和城区价值将得到更进一步得凸显和确认,新的资源枢纽或将在此诞生。
目前,很多深圳人居住在东莞、惠州,也有东莞人、惠州人居住在两地与深圳交界地区,让公共服务配套也跟上协调发展步伐,达到区域高度协调、共同繁荣发展,是这些人长期以来的心愿。
业内专家分析,政府更应该起到辅助作用,做些企业没办法做的事情,“像区域间的轨道交通、社保、户政等公共服务的共享,都是政府应该推进的事务。”“政府要做的就是如何打破壁垒,当壁垒弱化或不存在,经济要素自然会流动起来。”
产业互补
市场为导向,区域产业协调互补发展
“这是一次把珠三角先进生产力引向粤东粤西粤北,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格局的生动实践。”几年前,深圳龙岗区、汕尾海丰县、威翔航空签署三方协议,威翔航空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在龙岗建设全球总部和研发中心,在海丰投资亿元打造海丰航空产业城,业内人士对此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威翔航空项目仅是龙岗区积极抢抓区域融合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协调互补发展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除了威翔航空项目,过去几年间,深圳都市圈内相关城市和区域在产业互补、协调发展有许多具体的动作,如开展东江百里长廊旅游带发展专项研究,共同推动东江百里长廊旅游带建设;研究在深莞惠经济圈(3+2)范围统筹布局国际陆港等。
“区域产业合作首先要明确相关机制,其次要形成配套产业链。”业内人士指出,深汕特别合作区提供了实践经验。
根据省委、省政府批复的《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合作区的规划定位是,促进深圳产业链向合作区延伸,即“深圳向东,再造一座新城”。在业内看来,深圳向东,实际上是产业链向东延伸。
记者了解到,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汕云计算数据中心、金科特种材料生产基地、万泽航空发动机特种材料生产基地等一批深圳企业将部分产业基地迁往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与深圳未来主体产业相配套的跨区域产业链。
为了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龙岗区主动探索,创新配套政策,鼓励辖区企业到共建园区投资。
“我们加大了政策扶持,规定龙岗区企业到共建园区投资,将生产环节外迁到对口帮扶地区,可在产业扶持、贷款贴息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企业在申请扶持和补贴时,在共建园区形成的产值、税收、进出口等数据均可等值计入龙岗母公司。”龙岗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尽管如此,业内专家认为,深圳都市圈内的城市合作以市场导向为主。如东莞松山湖的南方工厂一直是深圳华为的制造基地,后来华为又将自己的智能终端转移过来。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特点明显,TCL通讯研发放在深圳、生产放在惠州,比亚迪惠州产业园生产的电池,被运到深圳基地组装成为新能源车动力电池。
“就算机制相对松散,但还是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做,就像华为把智能终端搬迁到松山湖,它主要不是政府推动所致,还是以企业本身需求为导向的,在产业共建上企业和产业具有自发性,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反而会更高。”专家认为。
互联互通
释放新动能,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需求更盛
5月1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穗莞深城际铁路(前海至皇岗口岸段)、深汕高铁、深惠城际铁路、深大城际铁路、龙岗至大鹏支线城际铁路勘察设计总体总包标段公告。其中,深汕高铁、深惠城际铁路、深大城际铁路、龙岗至大鹏支线城际铁路经过龙岗,辐射半径覆盖整个深圳都市圈。
5月7日,深圳地铁集团在